2022年安息日学课

第11课耶稣,信心的完美和创始成终者

3月7日星期一【亚伯拉罕因着信】

     《希伯来书》把信心定义为「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然后,它提供了一份信心伟人的名单,并展示了他们如何借着行为来证明他们的信心。
     阅读来11:1-19:
     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2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3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上帝的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4亚伯因着信,献祭与上帝,比该隐所献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上帝指他礼物作的见证。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5以诺因着信,被接去,不至于见死,人也找不着他,因为上帝已经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上帝喜悦他的明证。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因为到上帝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上帝,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7挪亚因着信,既蒙上帝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8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9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象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10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经营所建造的。11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她以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12所以从一个仿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海边的沙那样无数。13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14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15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16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上帝被称为他们的上帝,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17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独生的儿子献上。18论到这儿子,曾有话说:“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19他以为上帝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他也仿佛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
     这些信心「英雄」做了什么来证明他们的信心?他们的行为与未见之事的确据有什么关联?
     亚伯拉罕可能是这一章最重要的人物。亚伯拉罕最后的信心行动,对于信心的真正本质特别具有启发性。
     《希伯来书》指出,上帝指示亚伯拉罕将以撒献上为祭,似乎表明上帝的自相矛盾(来11:17,18)。以撒不是亚伯拉罕唯一的儿子。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的长子,但上帝告诉亚伯拉罕可接受撒拉的要求,把以实玛利和他的母亲送走,因为上帝会看顾他们,也因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必须是从以撒而来(创21:12、 13)。然而,在下一章,上帝要求亚伯拉罕将以撒献为燔祭。上帝在创第22章的教导似乎与上帝在创第12-21章的应许完全矛盾。
     《希伯来书》的结论是,亚伯拉罕神奇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他相信上帝在他把以撒献祭之后会使他复活。这非常不可思议,因为当时还没有人从死里复活。然而,似乎是亚伯拉罕在之前与上帝的经历让他得出了这个结论。来11:12指出以撒是借着上帝的大能从一个「彷佛已死的人」而出生。保罗还指出,尽管亚伯拉罕是「彷佛已死的人」,而撒拉也无法生孕,亚伯拉罕却「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国的父」,因为他信靠「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上帝」(罗4:17-20)。因此,亚伯拉罕一定认为,如果上帝在某种意义上让以撒从彷佛已死的人而来,那祂必能让他再活过来。在上帝过去的引领中,亚伯拉罕看见祂将来所能成就的启示。
     为什么思想上帝在过去的引领对维持我们对祂的信心和信靠是如此的重要?

喜乐的泉源 | 邮箱地址:shmetax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