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息日学课第二季
第6课 亚伯拉罕的根源4月30日-5月6日
5月2日星期一埃及的诱惑
阅读创12:10-20:
10那地遭遇饥荒。因饥荒甚大,亚伯兰就下埃及去,要在那里暂居。11将近埃及,就对他妻子撒莱说:“我知道你是容貌俊美的妇人。12埃及人看见你必说:‘这是他的妻子’,他们就要杀我,却叫你存活。13求你说,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14及至亚伯兰到了埃及,埃及人看见那妇人极其美貌。15法老的臣宰看见了她,就在法老面前夸奖她。那妇人就被带进法老的宫去。16法老因这妇人就厚待亚伯兰,亚伯兰得了许多牛、羊、骆驼、公驴、母驴、仆婢。17耶和华因亚伯兰妻子撒莱的缘故,降大灾与法老和他的全家。18法老就召了亚伯兰来,说:“你这向我做的是什么事呢?为什么没有告诉我她是你的妻子?19为什么说她是你的妹子,以致我把她取来要作我的妻子?现在你的妻子在这里,可以带她走吧。”20于是法老吩咐人将亚伯兰和他妻子,并他所有的都送走了。
亚伯兰为什么离开应许之地到埃及去?与亚伯兰相比,法老的行为如何?
讽刺的是,亚伯兰刚到达应许之地,却决定离开那里去埃及,因为 “那地遭遇饥荒”(创12:10)。迦南人在饥荒时期到埃及去的证据在古埃及文献中是有充分依据的。在中王国时期(西元前2060-1700)的埃及文献 “梅利卡拉”(Merikare)中,来自迦南的人被视为“悲惨的亚洲人”(aamu),描述为“可怜的……缺水的……他不常住在一个地方,到处寻找食物。”─米利安利希海姆(Miriam Lichtheim)著,《古埃及文学》卷一:古和中古王国(加州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1973),原文第103、104页。
对古以色列人来说,埃及的试探十分常见(民14:3,耶2:18)。因此,埃及成为人类信任人类、而不是上帝的象征(王下18:21;赛36:6,9)。在埃及,水是天天可见的,信心是不必要的,因为那地的应许是立时可见的。与饥荒之地相比,埃及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地方,尽管上帝的呼召是去迦南地。
离开迦南地的亚伯兰与离开吾珥的他形成对比。在此之前,他被描绘为一个有信心的人,因回应上帝的呼召而离开吾珥;现在,亚伯兰在自己的意愿驱使下离开了应许之地。在此之前,亚伯兰信靠上帝;现在他的行为就像一个倚靠自身经验、操控欲强、不道德、只依靠自己的政客。“当亚伯拉罕居留在埃及期间,他显明自己还没有脱去人性的软弱和欠缺。事实上,隐瞒撒拉是他的妻子,就显明他不信靠上帝的看顾,缺少他素常具有的巨大信心和勇气。”─怀爱伦,《先祖与先知》,原文第130页。因此,我们在这里看见即使是一个相信上帝的伟人也会犯错,然而他却不会被上帝所抛弃。当新约说亚伯拉罕是因信称义的榜样时,它指的就是恩典。因为如果没有恩典,亚伯拉罕和我们所有人一样,都是毫无盼望的。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即使是忠心的基督徒,也很容易偏离正道?为什么不顺服从来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