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息日学课第二季
第7课与亚伯拉罕立约 5月7日-5月13日
5月11日星期三【应许之子】
割礼的最后一幕涉及到每一个人:不仅是以实玛利,亚伯拉罕家的所有男子都受了割礼(创17:23-27)。单字“kol”意谓着“一切”、“所有”,且重复了四次(创17:23, 27)。正是在这个违和的背景下,上帝向亚伯拉罕显现,确定了他儿子“以撒”的应许。
阅读创18:1-15
1耶和华在幔利橡树那里向亚伯拉罕显现出来。那时正热,亚伯拉罕坐在帐棚门口,2举目观看,见有三个人在对面站着。他一见,就从帐棚门口跑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3说:“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离开仆人往前去。4容我拿点水来,你们洗洗脚,在树下歇息歇息。5我再拿一点饼来,你们可以加添心力,然后往前去。你们既到仆人这里来,理当如此。”他们说:“就照你说的行吧。”6亚伯拉罕急忙进帐棚见撒拉,说:“你速速拿三细亚细面调和做饼。”7亚伯拉罕又跑到牛群里,牵了一只又嫩又好的牛犊来,交给仆人,仆人急忙预备好了。8亚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并预备好的牛犊来,摆在他们面前,自己在树下站在旁边,他们就吃了。9他们问亚伯拉罕说:“你妻子撒拉在哪里?”他说:“在帐棚里。”10三人中有一位说:“到明年这时候,我必要回到你这里;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个儿子。”撒拉在那人后边的帐棚门口也听见了这话。11亚伯拉罕和撒拉年纪老迈,撒拉的月经已断绝了。12撒拉心里暗笑,说:“我既已衰败,我主也老迈,岂能有这喜事呢?”13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撒拉为什么暗笑,说:‘我既已年老,果真能生养吗?’14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到了日期,明年这时候,我必回到你这里,撒拉必生一个儿子。”15撒拉就害怕,不承认,说:“我没有笑。”那位说:“不然,你实在笑了。”
罗9:9因为所应许的话是这样说:“到明年这时候我要来,撒拉必生一个儿子。”
我们从亚伯拉罕接待他的客人中学到了什么好客的教训?你如何解释上帝对亚伯拉罕款待的回应?
我们不清楚亚伯拉罕是否知道这些陌生人是谁(来13:2),虽然他对待他们就像上帝在他们中间一样。“那时正热,亚伯拉罕坐在帐棚门口”(创18:1),因为在沙漠中访客不多,所以他可能很想见到他们。亚伯拉罕虽然已经99岁了,但还是向他们跑去(创18:2)。他称呼其中一个人为“我主”(Adonai)(创18:3),一个经常用来称呼上帝的称谓(创20:4,出15:17)。他急忙为他们准备食物(创18:6、7)。他站在他们旁边,留心他们的需要,随时准备服侍他们(创18:8)。
亚伯拉罕对待陌生人的行为成为一个鼓舞人心的好客榜样(来13:2)。事实上,亚伯拉罕的尊敬态度传达了一种好客的哲学。对陌生人的尊重和关心不仅是一种礼貌。《圣经》强调这是一种宗教责任,好像是对待上帝一样(比较太25:35-40)。讽刺的是,上帝更认同饥饿和贫穷的外邦人,胜于那些慷慨招待他们的人。
另一方面,上帝来到世人的领域表明祂对世人的恩典和爱。上帝的来到预表基督离开天庭,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腓2:7、8)。上帝在这里的显现证明祂的应许是确定的(创18:10)。祂看见撒拉在他们“后边”(创18:10),知道她心里的想法(创18:12)。祂知道她心里暗笑,而“暗笑”是祂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她的怀疑成为祂应验祂的应许之处。
再次思考“上帝更认同那些饥饿和贫穷的外邦人胜于那些慷慨地招待他们的人”这句话。为什么这个概念对我们而言如此重要?